不拔牙,是否能做牙齒矯正呢?
矯治牙齒,排齊牙齒的前提之一必須要有足夠空間。
拔除前磨牙即4號或者5號牙是常規獲得間隙的方法,片切-IPR(Interproximal Enamel Reduction )隨着隱形矯治技術的發展以及局部防齲材料的推出,也越來越多地被正畸醫生採用。
但是當針對一個拔牙非拔牙臨界病例時,不僅醫生會糾結,患者更是糾結,選擇拔牙還是IPR?
什麼是片切-IPR呢?
片切-IPR是在牙齒鄰接位置去除牙釉質的一項操作技術。牙鄰面釉質厚度為1-2mm,一般去除每顆牙鄰面釉質厚度0.25mm,6-6,共11個鄰面,可以獲得5.5mm額外間隙。
什麼時候能用片切技術呢?
-
輕中度牙列擁擠;
-
牙形態大,呈合面寬,頸緣窄,接觸點靠近合向的“鏟形”牙;
-
牙體健康不易齲壞牙;
-
上下牙大小比例失調者;
-
有“黑三角“者,消除或者減小“黑三角”。
-
具有明顯患齲傾向者;
-
口腔衛生不良和牙周狀況差有鬆動的牙;
-
畸形小牙或者冷刺激敏感牙。
臨床使用IPR技術流程
-
縝密的治療設計,正確的模型測量研究,確定片切的位置和量;
-
有步驟地用專用工具進行釉質片切,遵循寧少勿多,逐步進行,以後追加的原則。
3. 牙體片切后成形和拋光。
4. 氟化防齲治療。
是否片切后更易齲壞呢?
1990年
Crane等在一項回顧性研究中發現,在1985年至1988年接受片切治療的患者中,片切區域有4.6%的新的齲壞發生,在非片切區域有4.1%發生了齲壞。此差別沒有統計學意義。
El-Mangoury人經過體內試驗得出結論:片切形成的粗糙面並不更易患齲,並且經過9個月後,片切面的自然再礦化過程就得以完成。儘管如此,他們仍然推薦最後的氟化治療。
從以上研究中可以得出結論,片切本身並不增加齲壞的進程。
片切在嚴格掌握適應證和正確應用的情況下,並不會帶來對牙體的不良影響。而選擇拔牙還是片切,需要正畸醫生充分的診斷分析后做出設計方案。